
乐享游戏生活-
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事情况,原本随着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大败,让人感觉乌方基本是大势已去
关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事情况,原本随着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大败,让人感觉乌方基本是大势已去。但如今看来,随着西方对乌军援力度的加大,尤其是美制“海马斯”火箭炮、法国“凯撒”卡车炮和德国PzH-2000自行火炮的到位,乌军似乎又有了某些底气,甚至在南部战线发动了某些局部反击。不过最具戏剧性的一幕,莫过于乌军打击顿巴斯的奥兰尼夫卡战俘营,一举杀死了几十名“亚速营”俘虏,还有多人受伤。
据环球网报道,位于顿巴斯的奥兰尼夫卡战俘营遭到袭击,俄方声称乌军使用“海马斯”火箭炮攻击俄军阵地时,“顺带”轰击了战俘营,杀死了大量俘虏。而乌方则称是“俄军虐杀战俘”,还试图把“罪行”强加到乌克兰的头上,乌方要求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组织进行调查。
不过,俄军已拿出了在现场找到的“海马斯”火箭弹弹体残骸,而乌官方却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,故外界普遍认为,这起事件确实极有可能是乌方的一次“自导自演”。在这场口水战尚未落幕之时,我们不妨针对这起袭击进行一些推断。
平心而论,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被定性为“纳粹分子”的“亚速营”战俘,其实对俄罗斯来说恐怕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。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缺乏“思想改造”的价值,在意识形态上极度仇视俄罗斯。而普京政府为了减轻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,保持俄军“文明之师”的良好形象,对俘虏的乌军和“亚速营”武装分子给予了战俘待遇。
但即便如此,俄方也不至于对战俘“下杀手”。原因很简单,待完成对乌克兰的彻底“去军事化”后,这个国家将不再具备于军事领域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的能力,区区一些在思想上顽固的“死硬分子”,基本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。因此,俄方没必要冒着违反人道主义的风险,去做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。
反过来看,对于乌克兰军方来说,如果明知俄军阵地附近有“亚速营”战俘营,恐怕也不太可能动用重火力玩“自残骨肉”,毕竟这些被俘的武装分子还有被塑造成“民族英雄”的舆论宣传价值。
不过,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技术角度的问题,即乌军是否清楚战俘营的位置。仅从战场保密原则来看,俄军恐怕不会主动公开战俘营地,否则将很难避免乌军特种部队的偷袭和营救。若是乌军偷袭成功并真的救了几个战俘回去,那俄罗斯的脸面就丢大了。
因此,不排除是乌方和北约国家在对俄军阵地进行侦察时,将相对靠近前线的战俘营识别成了指挥所或物资集结地。在这种误判下,乌军以“海马斯”火箭炮进行了一通劈头盖脸的覆盖,从而造成了这种结果。当然,此事反而帮了俄罗斯,俄方有了抨击乌军“对自己人杀人灭口”的绝佳舆论武器。
总之,这件事查到底也很可能是一笔糊涂账,反正对于俄罗斯来说,这些纳粹武装分子是死是活都不算是什么损失。